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圈子信息
      联系方式
  • 电话:
  • 地址:离石区永宁中路59
《吕梁传统文化研究》2018年第三期:松龛六行字,晋商几多情
2021-11-11 21:51:40 483
  • 收藏
  • 管理
    郭建荣:松龛六行字,晋商几多情
    2018.05.13 盛佳传媒 阅读 182
    徐继畬三副楹联赏析
    晚清名臣徐继畲是我国近代“正眼看世界之第一人”,他在被译为多国文字的《瀛寰志略》中,率尔突破了夜郎自大的天朝中心、华尊夷卑观念,将中国定位于“世界一隅”,介绍了西方自由、民主、法治的价值观念,记录了各国的政治体制,赞扬了美国总统华盛顿的历史功绩,犹如“在黑暗的田野中点燃了幽微的烛光”,成为中美外交关系史上的里程碑。为此,美国华盛顿纪念碑上嵌有他撰写的碑文,《纽约时报》称他为东方伽利略,克里顿等美国政要给予其极高的评价,《世界名人录》也收入了他的传记。随着国际交流的深入, 徐继畲在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上越来越显示出他的突出地位。
    徐继畲于乾隆六十年出生在山西代州五台县一个清贫的士宦之家。父亲徐润第进士出身,曾任内阁中书、湖南施南府同知等职,著有《敦艮斋遗书》。徐继畲从小随父寓京,师从著名文学家高鹗,受过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入仕后历任广西、福建巡抚、闽浙总督、总理衙门大臣、首任总管同文馆事务大臣等职。他在福建任职期间力禁鸦片,奋勇抗英,声名大振,后因“神官寺”事件中与林则徐意见不合被连连贬职。落官后他被聘为平遥超山书院山长,连续十年从事文化教育,致力诗文写作,倾心学术研究,推动了晋中一带文化教育的繁荣。徐氏父子与晋商有较多的来往,徐继畲在丁母忧期间就曾承父之席在山西首富介休北贾村侯氏私塾任教。徐继畲主张“工商富国”,“以商制夷”,他到平遥超山书院任教后更加关心晋商,熟悉晋商,曾多次应邀为晋商族人撰写题字、书匾、写序。本文介绍的从平遥辗转流入孝义的三副楹联,据说就是徐继畲应晋商族人之邀书写的。楹联有的地方已斑驳漫漶,藏者不尽识之,遂请教于笔者。笔者不揣浅陋分析于是,并与读者共赏也。
    壹 第一副楹联是楷书七言联,题款:“道光乙丑季秋中澣”,上联:“彝鼎镌铭留世泽”,下联:“图书插架蕴清芬”,落款:“五台徐继畲”。
    该副作品是题款、落款俱全的一副楹匾。“道光乙丑”:即1829年。“季秋”:秋季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中澣(hùan)”:即中浣,指每月中旬。题款写的是作者创作的时间。
    “彝鼎”:古代青铜祭器,上刻有种种铭文;“图书”:指的是纸质文献。“书存金石气,文有蕙兰香”,这副楹联杨风柳骨,挺拔厚达,稳重高俊,雅致古朴,道出了作者钟情古代文化、怡情书墨飘香的情怀。楹联用红漆为底,鎏金镌刻,悬之于书斋两侧显得古朴端庄、儒雅大气。
    本联落款是“五台徐继畲”。徐继畲字松龛、健男,别号牧田,书斋名退密斋,其书画作品多直落其名。徐继畲十八岁县学,次年中举人,道光六年中进士,朝考第一,后任庶吉士、翰林院编修,具有深厚的国学功底,他系统整理了徐润第的《敦艮斋遗书》,创作过二三百首诗词,“杂文诗艺卓然”。从题款时间来看,该副楹联应当是他为官期间应友人之邀撰写的书斋联,反映了他中年时期的书法艺术风格。
    贰 第二副楹联是幅楷书十一言联,上联是:“文章开世业流芳百代书香”,下联是:“孝友乐天伦具庆一堂瑞气”。
    “文章千古事,孝友乃天伦”。这里描写的是一个书香门第文脉绵长、孙贤子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的情景。该楹联之所以流入孝义,可能也是“孝”“义”情结在起作用。徐继畲对八股文有较深的造诣,为清中后期八股文大家之一,所以他写的对联对仗工正,平仄合律。楹联书法圆润厚达,仪态从容,典雅端庄,韵长意足,配之以红底鎏金,更显得雅儒大方,瑞气风华,反映了他老年时期的书法艺术风格。
    徐继畲有着广泛的交游,他在罢官回乡之后曾协助官府率领团练协防辽州、上党、阳城等要地,深受山西巡抚沈桂芳等人的好评。在超山书院任教期间,徐继畲经常在“亲友盛意,不可却也”的情景下为他人写字。由于徐继畲在超山书院的突出贡献,徐继畲告老还乡时,平遥晋商、乡绅和诸生弟子挟道相拥,二十里相送,依依惜别,好不壮观!
    叁 第三副楹联是草书七言联,上联是:“野处何尝忘帝力”,下联是:“闲居正好读儒书”。
      这副楹联也应当是徐继畲在超山书院期间撰写的,全联用草书书写,表明了他落官赋闲时表面洒脱、内心不安的心情。“野处何尝忘帝力”,说的是即使赋闲在野也不敢忘记皇威,不敢忘记“王室宠光”,仍然关心国家大事,仍然希望为帝王效力,他的诗作《秋夜》“忧国渐无分,悲秋客未归;闷来还剪烛,诗笔为频挥。”便反映了他此时欲纵而敛的矛盾心情。徐继畲在职期间,曾多次上言进疏,道光皇帝“大感动,因召对前席,与谈时事,至为流涕”,因而他春风得意,连连晋升;如今他连连遭贬,不免无限惆怅!“闲居正好读儒书”,实际上表现的是作者的一种无奈,在达不能兼济天下的时候,只能独善其身研究学问了,所以他感叹“行年过六十,万事付飘萍”(《秋夜》)。这副楹联字体超秀隽逸,自然适意,灵动潇洒,飘逸多趣,反映了他书法艺术的另一种风格。徐继畲在超山书院的岁月,度过了由官而民的苦闷,却迎来了学术生涯的辉煌,他的《后汉书评注》《古诗源评注》《两汉幽并凉三州今地考略》《沿边十郡考略总论》应当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可谓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也。
      三副楹联,三种心境,三种风格。这三副楹联虽然大都是应景之作,但徐继畲并非一味的点缀、粉饰,而是寄情于文字,他把他的思想、感情都融入了作品。研究这些作品的意义不独对文学、书法有一定价值,而且对晋商文化史的研究也有一定意义。



    上一页:《吕梁传统文化研究》2018年第三期:吕梁:传统文化教育热度渐增 如何去挑动孩子味蕾.. 下一页:《吕梁传统文化研究》2018年第三期: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更好传承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