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圈子信息
      联系方式
  • 电话:
  • 地址:离石区永宁中路59
老区村是吕梁红色记忆的重要载体
2021-11-11 23:30:24 1134
  • 收藏
  • 管理


    老区村是吕梁红色记忆的重要载体

      

     

    摘要:吕梁是一块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沃土,从上世纪30年代起,就成为革命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全国的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散布在吕梁各县市区的二百多个老区村,是吕梁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根基和吕梁红色记忆的重要载体。通过了解这些老区村的光荣革命史,缅怀他们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的不朽贡献和牺牲,对于我们深化党史、新中国史的学习教育,强化吕梁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吕梁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快吕梁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老区村概述

    根据国家民政部和财政部1979年制订的标准,老区是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经有党的组织、有革命武装、发动群众进行了减租减息运动,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并进行武装斗争,坚持半年以上;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有党的组织、有革命武装、发动群众进行了打土豪、分田地、分粮食牲畜等运动,建立了工农政权并进行武装斗争,坚持一年以上的区域。2012年,省老促会发出通知,规定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村为“五类”老区村,其一是全县最早建立党组织的村;二是革命战争年代我县以上党政军机关较长时间驻扎过的村;三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生活和战斗过的村;四是发生过重大战役战斗和事件的村;五是战争年代出兵、出粮,支援革命贡献大的村。

    2012年起,由山西省老区建设促进会牵头,组织动员省市县三级老促会及乡镇基层干部的力量,启动了对全省老区村的调查摸底工作,到2013年底,基本完成了这项对于革命老区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基础性工作任务,大致摸清了五类老区村的基本状况。根据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标准和规定,吕梁市13个县市区通过深入走访调查,确定了281“五类”老区村。在这些老区村中,最早建立党组织的村有22个;革命战争年代我县以上党政军机关较长时间驻扎过的村有102个;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生活和战斗过的村有43个;发生过重大战役战斗和事件的村有62个;战争年代出兵、出粮,支援革命贡献大的村有52。在此基础上,吕梁老促会组织力量,编印了近30万字内部资料《吕梁五类老区村概况》,我有幸担任了这本资料的执行副主编,完成了这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二、吕梁五类老区村的基本情况

    1、最早建立党组织的老区村

    临县碛口镇西头村与临县曲峪镇曲峪村是吕梁最早建立农村地下党支部的村,是我党吕梁籍早期杰出的领导人王森、贺三多在家乡建立的第一批农村党支部。王森190612月出生西头村,19261月经李伯生、韩寿萱介绍,加入共产党;贺三多1905年出生,1925年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王森入党后,当年就返回家乡,与李伯生在西头村创建了中共临县碛口党支部。贺三多于1926年秋,以乡村教师做掩护,在曲峪村建立了中共临县曲峪党支部,由他担任党支部书记,白启诚任委员,他们积极发展杨玉兰等18人为党团员。在此基础上,1927年组建了中共临县县委,贺三多任书记、李伯生、白启诚和贺恒任委员。后来贺三多曾经被捕,出狱后参加了红军东征。

    上世纪三十年代,受陕北共产党和红军的影响,吕梁沿黄几县部分乡村中的先进分子率先加入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中共党支部,成为我省最早建立的一批党的基层组织。

    1933年,兴县贺家会乡贺家会村的贺双元、贺万盛、贾怀功等人听说陕西有了共产党,领导穷人打土豪,分田地,便跑到陕西,参加了陕北红军,入了党。陕北党组织为了尽快开辟山西的工作,又派这几位同志返回兴县贺家会一带开展党的地下工作。1934年冬,由贺双元介绍,贺家会村的王德金等4人加入了党组织并建立了党支部,开展了党的工作。兴县赵家坪乡赵家坪村王玉枝、毛儿沟村白崇山也都是同期在陕西接触并加入陕北红军并入党,接受组织派遣,回兴县发展党组织的第一批党员,他们很快就在本村及邻近的桑湾村、康家塔发展了党员,建立了党支部。

    与此同时,陕北红军还派了一批对山西情况比较熟悉的同志来兴县帮助发展共产党组织,如1934年初,中共陕西神木县委派遣佳芦第十区区委书记贺开山以货郎身份作掩护,在赵家坪一带开展党的工作,发展了次几山村的赵贵旺、赵怀金,武家峁村的武子平、武再元,闫家塔村的乔生德、乔步功等人入党,分别建立了村党支部并开展活动。陕北红军还派贺广生、贺来生、贺雨生三兄弟来到兴县固贤乡碾墕村等地,宣传党的政策,发展地下党组织,建起了党支部。兴县交楼申乡安沟村、兴县孟家坪乡李家坪村,也都在1935年前后建立起了吕梁历史上第一批基层党支部。

    上述各村党支部成立后,积极开展了各项对敌斗争,比较突出的一件事情是,19357月,中共党员贺开山带领的“陕北红三团十一支队”及赵家坪附近的各村中共党员,拔除了阎锡山政府兴县公安局设置的段家湾警卡,给闫匪以沉重打击。事后,阎锡山疯狂报复,派其亲信白志沂来兴县调查和处置共产党活动情况,委任伪县长李凯鹏为兴县防共保卫团政治主任和兴县军事法庭执法官,严厉查办共产党。1935年秋,李大肆抓捕红军“密探”,全县有30多名共产党员和百余名无辜群众惨遭杀戮。赵家坪村共产党员赵果清、赵补树、赵贵旺等人也被闫匪抓走杀害,5位烈士的人头被放入牛笼咀中,挂在前坪村河滩大路的柳树上示众。

    2、驻扎过县以上党政军机关的村

    19362月至5月,毛泽东率领红军进行了为期75天的“红军东征”,宣传了抗日,壮大了力量。期间,红军的足迹遍布吕梁13县市区,主要战场也大多分布在吕梁境内。通过红军东征,革命的火种播遍吕梁大地,石楼、交口、中阳等县建立了40多个乡村苏维埃红色政权,特别是周恩来亲自主持建立了吕梁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中阳县苏维埃革命委员会,革命根据地在吕梁大地上开始建立。红军在吕梁扩军3000余人,筹款300余万元,吕梁人民为红军东征取得胜利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中阳县苏维埃革命委员会于19362月下旬建立于现柳林县三交镇三交村。1936221日拂晓,东征红军主力红一军团一举攻破阎锡山军队守护的三交防线,进入山西。次日,中共中央即派毛泽民率领部分干部来到三交镇。在毛泽民的领导下,首先建立了中阳县工作委员会,由贺天云负责党的工作,黄石山负责政府工作,贺建山负责青年工作。2月下旬,周恩来从绥德沟口渡河来到三交镇,听取工作汇报,226日,在三交镇正式成立了山西省第一个县级红色革命政权——中阳县苏维埃革命委员会,选举石滩则村李文才为革命委员会主席,与三交镇隔河相望的陕北马灰坪村黄石山为副主席,革命委员会内设武装、肃反、财政等委员。

    19379月,由红军改编的八路军由陕入晋,拉开了在山西开展抗日战争的序幕,由贺龙为师长的120师进驻晋西北,193710月,中共晋西北工委成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开辟建立了晋绥抗日革命根据地。1940年,晋西北区党委、晋西北行署、晋西北军区分别在兴县成立,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工作全面展开。19428月,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成立,9月,晋西北军区改称为晋绥军区,194311月,晋西北行署改称为晋绥行署。由此,兴县成为晋绥边区的首府,十几个老区村成为边区党政军领导机关的驻地,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吕梁和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抗日战争,使之成为华北乃至全国抗日的重要战场之一,成为抗日战争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日战争期间,晋绥边区战斗部队和民兵共作战28000多次,毙伤日伪军107000余人,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蔡家崖乡蔡家崖村是晋绥军区司令部驻地,1940415日至1948730日一直驻扎在这里。晋西北行政公署于1940415日至194158日也驻扎在这里。

    兴县高家村镇碧村是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机关最初的驻地,当时驻村的晋绥分局领导有书记林枫、中央留守处领导王震等。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晋绥分局于194536日迁至蔡家崖乡北坡村,一直到194833日撤离。在北坡村住过的中央领导有林枫、李井泉、段云、罗达成等。

    高家村镇赵家川口村是抗日战争时期晋西北行政公署、晋绥边区行政公署、晋绥边区高等法院等机关的驻地,他们先后驻扎在该村办公,村民腾出20多孔窑洞供他们使用。19458月抗战胜利后,晋绥边区行政公署迁到蔚汾镇西关村。

    高家村镇西坪村是晋绥边区临时参议会的驻地,村民腾出10多孔窑洞供他们使用。

    孟家坪乡小善村是120师司令部驻地,于19402月至1944年冬驻扎在该村。

    19473月至4月,由叶剑英率领的中央后方工作委员会3000多人陆续从陕北撤到吕梁临县,驻扎在三交镇附近的十几个村庄,临县三交镇双塔村是中央后委机关总部驻地。

    临县南圪垛村是中央后委的驻地之一,19473月至19484月,中共中央西北局、晋绥联防军司令部在该村驻扎。

    抗战胜利后,为了支援解放战争,晋绥边区在兴县建起了多个军工厂。1947年,为了满足解放战争对军火的需求,党中央决定将陕北的军工企业搬迁到晋绥,和晋绥边区原有的军工企业合并,扩大产能。短时间内,晋绥军工企业在兴县、临县的几十个村庄发展壮大起来,老区村的群众为支援军工生产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为军工生产提供劳动力及原材料。高峰时有14座军工厂,年产炮弹8万余发,手榴弹100余万枚,炸药20多万斤,子弹15万发,有力的支援了我军在晋陕进行的解放战争。

    兴县奥家湾乡车家庄村是晋绥第一兵工厂驻地。1946年,晋绥军区在车家庄组建了第一兵工厂和晋绥军区被服一厂,村民自愿把村里的好房子腾出来让部队工厂占用,自己住土窑洞;把自己开的煤矿无偿转让给部队开采。兴县蔚汾镇贺家圪台村、程家沟村分别是晋绥军区第五、第六兵工厂的驻地,孔家沟村是晋绥边区纺织第一厂的驻地。

    临县林家坪镇林家坪村是延安军工局(后并入晋绥工业部)随中央后委来到临县后的驻地,群众腾出最好的住房让部队驻扎。其领导的5个兵工厂都安排在附近村庄。工业部将5个兵工厂生产的武器弹药用毛驴、骆驼送到碛口、军渡等黄河渡口,再渡河转运到中央前委指挥的部队。

    3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生活和战斗过的村

    1936220日,毛泽东率领的红军主力开始东征,从陕西清涧县河口村东渡黄河,突破阎锡山军队的黄河防线,一举攻入山西。

    1936221日,毛泽东率中央机关及红军总部从石楼县前山乡韦家湾村委新关村东渡黄河登岸,同行的还有周恩来、叶剑英、杨尚昆、徐特立、林伯渠、徐海东、程子华等26位中央领导。毛泽东当晚就宿营在石楼县义牒镇留村,23日到达义牒镇张家塌村,在这里住了8天。31日,移居到灵泉镇西卫村。35日来到罗村镇马家村,第二天到达了交口县水头镇马家庄村。39日,毛泽东来到冯家港村,310日,又转移到交口县温泉乡郭家掌村,在这里指挥了著名的兑九峪会战。312日,东征红军总部又在这里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作了形势与任务的报告。317日,毛泽东离开郭家掌村,到达双池镇西庄村,在这里住了4天。320日,毛泽东来到石楼县罗村镇下田庄村委的赵家沟村,主持召开了著名的“晋西会议”,会议一直开到327日。当时因敌情紧张,会议地点从交口县的大麦郊开始,先后转移到石楼的四江、罗村、赵家沟举行。4月下旬,毛泽东又率中央机关和红军总部再次来到赵家沟,然后从这儿动身,移师黄河岸边,从永和县的铁罗关至永和关一带渡河回到了陕北。

    194832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央机关从陕西省吴堡县川口乘船渡过黄河,在临县碛口镇高家塔村登岸。当晚入住碛口镇寨则山村。第二天,毛主席北上到达离碛口20公里的中央后委机关所在地三交镇双塔村,在此住了3天。1948325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乘坐汽车,到达了位于兴县蔡家崖的晋绥军区司令部,在这里住了8天,于44日出发,奔赴河北省中央工委所在地西柏坡。

    19473月至19484月,临县三交镇双塔村是中央后委机关总部驻地,中央领导叶剑英、杨尚昆、徐特立等曾驻过此村,占5院房屋。在此期间,党中央领导人叶剑英、杨尚昆、林伯渠、任弼时等中央后委机关领导及工作人员还在三交镇孙家沟村住过,曾住满20多个院子。

    临县林家坪镇南圪垛村是中央后委的驻地之一,19473月至19484月,中共中央西北局、晋绥联防军司令部领导人贺龙、习仲勋、 林伯渠等领导人曾在此居住。

    抗日战争期间,兴县是晋绥边区的首府,晋绥边区党政军领导贺龙、关向应、周士第、林枫、曾山、续范亭等领导曾在蔡家崖乡蔡家崖村、木兰岗村、北坡村、孟家坪乡小善村、临县白文镇曜头村、故贤村等多个老区村居住。

    4发生过重大战役战斗和事件的村

    19362月至5月初红军东征期间,红军与阎锡山的部队在吕梁境内发生了几次大的战役。1936222日,中国工农红军组成的中国人民抗日先锋队,分左、右两路军入晋。彭德怀副总司令率领的红一军团为左路军,于222日行至中阳县宁乡镇关上村、刘家坪村附近,截住了晋军王牌独二旅,红军指挥部设立在中阳县宁乡镇凤尾村。战斗开始后,一军团各部迅速占领山头,军团政委聂荣臻率红一师、红四师,由北向南包抄,军团长林彪带领红二师,由南向北包抄。经过大半夜激战,全歼晋军独二旅四团及所属炮兵一连,俘虏官兵400余人,缴获步枪200多支,山炮3门。从而打通了红军穿越吕梁、挺进晋中的通道。

    关上战役是红军东征取得的第一个大胜仗,打掉了闫锡山王牌军的骄横气焰,极大地鼓舞了红军的士气。为了缅怀革命先烈,弘扬东征精神,在红军东征60周年时,中共中阳县委、县人民政府,报请中央军委、省市领导批准,在原关上战斗遗址建立了“关上战斗纪念碑”。碑高19.36米,标志着关上战斗发生在1936年,整体成三棱造型,代表一军团三支雄师象一把钢刀刺向敌人。纪念碑座西向东,象征关上大捷,带来了东征胜利之曙光。

    193638日,毛泽东在交口大麦郊村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及时调整了东进抗日的战略部署,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在兑九峪一带打一场大战,一举重创阎军,扫清东进抗日道路。当时,红军主力在位于孝义、交口交界处兑九峪长达10公里的谷地布下了三面埋伏的袋形阵地,静候敌军自投罗网。此时,晋军左右两翼摆开决战之架势,企图在兑九峪一举全歼东征红军。310日凌晨,兑九峪战斗打响后,毛泽东经大麦郊、西宋庄、赵圪垛、城北沟范石滩行走30多华里,到达兑九峪会战的前沿阵地交口县温泉乡郭家掌村,毛泽东亲临金斗山指挥部,与彭德怀等指挥兑九峪战斗。几十里长的山沟里,到处硝烟弥漫,杀声震天。红1、红15军团主力从西、北、南三面向由东向西进犯至兑九峪、阳泉曲、柳湾一线的晋绥军杨效政第二纵队、李生达第三纵队发起猛烈攻击。此时,敌预备总队王靖国部、第四纵队孙楚部也赶来增援,总兵力达15个团之多,其人数和装备远远超过了红军。此次战斗从拂晓打到黄昏,红军击溃了敌人2个纵队,歼敌近3个团,鉴于敌众我寡,一时难以消灭敌人,红军主动撤出战斗,随后阎军也撤至孝义、汾阳一带布防。

    兑九峪战役,打击了闫匪的嚣张气焰,使得红军顺利完成了筹集军费、扩大红军队伍和唤起民众的三大任务,在红军东征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兑九峪战役是1936年红军集中优势兵力,重挫阻击晋军,扫清东进抗日道路的重要一役,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当时,红军投入了能调动的所有主力,毛泽东、彭德怀亲自指挥了这场战役。

    为铭记和纪念兑九峪战役这段光辉历史,孝义市于20204月建成并对外开放兑九峪战役展览馆,用大量的图文、战斗场景以及烈士遗物,再现了红军东征的历史壮举,全面还原了1936年中央红军东征的史实。

    在抗日战争期间,晋绥边区以八路军120师为主力,地方抗日武装主动参战,老区村群众全力支援,粉碎了日寇对抗日根据地的多次扫荡。

    兴县廿里铺战役是晋绥边区军民粉碎日寇大扫荡的一次重要战役。兴县奥家湾乡廿里铺村位于县城东10公里处,1940年夏季,日寇对我晋西北根据地开始大“扫荡”,我军开展了反扫荡。74日黄昏前,进攻我军阵地之敌被击退后,我358716团进到廿里铺、石槽沟一线山梁,师指挥所进到洋湾里,贺龙、关向应首长及时了解到敌我情况及变化。师部决定于黄昏后,向退守村庄之敌实施合围总攻。当夜,乌云密布,天降大雨,我攻击部队半夜时分向敌发起冲击,守敌负隅顽抗,我攻击部队给敌以大量杀伤后,于天明前返回原阵地。5日拂晓,当贺龙、关向应等了解到敌总兵力已超过3000人,很难被一次歼灭,便当机立断,以少数兵力监视、牵制敌人,主力撤出战斗。5日上午,兴县之敌东进,支援固守明通沟一线之敌,当进到廿里铺与奥家坪之间,被我716团阻拦。此时,3架敌机在我阵地实施轰炸扫射,并掩护其步兵向我攻击,到中午,我军全部撤出战斗。5日下午,进犯兴县的日军退到了岚县界河口,6日撤回岚县县城。这次战斗,歼灭敌军700余人,日寇夏季大“扫荡”惨遭失败。

    田家会战役发生在兴县固贤乡田家会村。1942514日,日军第16混成旅团独立步兵第85大队1400多人,从岚县入侵兴县,八路军诱敌深入,未加阻击。日军17日早进入县城时,已是一座空城。日军正在疑惑之际,八路军120师突然从城东发起攻击,日军惊慌失措,当日即向南退至白家墕。八路军在师参谋长周士第指挥下,包围了白家墕。18日上午10时,日军刚进至离白家墕1.5公里的二斤山,即遭到八路军三面夹击。日军伤亡过半,中队长横尾中弹身亡,村川大佐带兵拼命向南突围,也因腹部受到重伤而毙命。日军向南逃至龙尾峁,肖家洼时,又遭到120师一部阻击,经多次冲锋不能突围,只得据守在几个高地上,遭我军连续攻击21个小时。日军乘深夜沿山向康宁方向退走,又遭到兴县游击大队迎头打击,转而向东退却。19日拂晓,日军沿山退至孔家沟、田家会之间的几个山头上,被我军四面围攻,只好在山顶修筑防御工事。黄昏后,我军发起总攻,战斗打得非常激烈,日军中队长多田受了重伤,残兵失去指挥,败退至田家会村。在八路军的猛烈攻击之下,日军已乱成一团,完全丧失了战斗力,四散逃命,黑夜中大多被我军消灭。20日天明时,少数残兵逃至饮马会附近,又遭到我军伏击,逃生者不过二、三十人。我军在这次战役中歼敌1400余人,俘虏日军24人、伪军21人,缴获战马355匹,牲畜155头,山炮1门以及各种枪支弹药和用品,成为抗战时期兴县境内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极大的鼓舞了晋西北军民的斗志。战斗中,田家会民兵积极组织担架队、运输队支援前线战斗,为战斗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甄家庄战役发生在兴县固贤乡甄家庄村。1943927日夜,日军59旅团第85大队700多人和伪军100余人,从临县白文据点出发,偷袭兴县,因我边区机关转移,日军扑空后于28日从裴家川口沿黄河下行扫荡。102日,日军在黑峪口向八路军河防部队发起进攻,我军以炮火还击,日军被迫退向赵家川口。我军120师特务团、20团、21团、26团、36团和军区警卫营,赶到日军前面设下埋伏,5日,日军向南川进发,在小善畔被我军包围,展开激战,日军5架飞机参战也未能解围。6日,日军在山头阵地上焚烧战死的尸体,晚上突围向南退却,沿途在曹家坡、康宁等多处受到我军阻击。7日拂晓,退至花子村,又被我追击部队包围。日军抢占了一个山头,5架飞机又来助战。下午,日军支持不住,向东溃退,至甄家庄,又遭我军阻击和包围。8日至10日,日军在甄家庄村山头上被围3天,夜晚几次突围均被打退,日军飞机轮番轰炸也不能解围。敌军死伤过半,饥渴难熬,又在山头上集中焚尸,准备逃跑。伤病员除尉官以上者,尽被抛入火中活活烧死,哭喊之声连天。10日傍晚9时,日军强行突围,向东逃至郑家岔,又遭我军和游击队的伏兵拦击,残军拼命强冲5次,都被我军手榴弹、掷弹筒打退,日军溃散,乘黑钻向山沟各自逃命,大部分被我军分兵追杀。11日天亮时,3架日机在黑茶山前盘旋多时,残余的百余名日军才在飞机掩护下逃回岚县王狮据点。这次战役,击毙日伪军700多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是抗战时期兴县境内我军取得的一次大的胜战。在战斗中,甄家庄民兵组织担架和运输队支援战斗,发挥了重要作用。

    阳会崖伏击战发生在兴县恶虎滩乡阳会崖村。1943105日,日寇第59旅团85大队开始对我兴县根据地进行疯狂的“大扫荡”,我八路军第120师特务团于11日在兴县南甄家庄战斗中予敌以歼灭性打击后,日寇恼羞成怒,增派独立第3混成旅团和敌伪600余人,从南路由王狮西犯康宁镇;北路日军酒井大队360余人,伪军20余人及民夫牲口各百余,由五寨经岢岚南犯,于13日到达岚县紧靠兴县的界河口,拷打群众,逼问我军情况,企图经明通沟、阳会崖“扫荡”兴县。八路军12052营准确地掌握了敌情,通过选择有利地形,周密设伏,先机制敌,在日军进入伏击圈后,以地雷、手榴弹与敌激战约30分钟,歼灭日军200余人,胜利地粉碎了日寇的秋季扫荡。此次战斗八路军得到了阳会崖村村民的全力参与和支持,村民自发组织投入战斗,不仅使八路军及时获得了可靠情报,而且保证了部队隐蔽和突袭,老百姓还给军队送水、送粮、送衣服,为部队打胜仗提供了充足的后勤保障。

    5、出兵、出粮,支援革命贡献大的村

    吕梁抗日根据地,在作为陕甘宁边区和延安党中央的后勤保障基地和东部屏障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抗战八年中,吕梁人民把3万余子弟输送给八路军主力部队,交纳公粮675万公斤,支援中央的经费占到吕梁整个财政收入的70%以上。吕梁人民还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开辟了北、中、南三条秘密交通线,使之成为延安通往华北、华中、华东各敌后根据地唯一比较安全的通道,及时准确传送了党中央大量的机密文件,安全护送了过往的人员,运送了大量的军事战略物资,铸就了各根据地通向延安的“钢铁走廊”。在战争中,吕梁涌现了一大批抗日支前模范村和抗日英雄人物,崔三娃、蒋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抗战胜利后,1947年初,胡宗南进攻延安,中央后委来到临县,其中中央后委机关3000多人,陕甘宁边区党政军机关3000多人,中央直属机关、学校、医院2000多人,军工企业5000多人,被服厂4000多人,连同其它部门总计39000余人都驻扎在三交镇周边的40多个村庄,一直到19484月。在一年多时间里,驻地村庄和群众为保障中央后委和其他机关厂矿人员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他们出人,出工,出钱,出粮,出房屋,纺花织布,做军鞋,保障了粮食、衣被等军需物资的供给和大量劳务的援助,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赞誉。

    19487月,解放军发起的晋中战役结束,吕梁全境获得解放。解放战争期间,吕梁老区群众为支援全国解放,有数万名热血青年参军,晋绥边区抽调的南下、西进干部就有9000多名。吕梁人民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他们的历史功绩将永垂史册。

    在吕梁281个老区村中,革命战争年代出兵、出粮,支援革命贡献大的村有52个,占到全部老区村的近20%。这些老区村是吕梁根据地支援革命战争的模范和代表,他们和吕梁地区的上百万人民群众一起,共同支撑了红军东征、晋绥边区领导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取得全面胜利。

    三、关于老区村的一些思考

    1、老区村是吕梁红色记忆的重要载体

    吕梁从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开始建立党组织,抗日战争开始后成为抗日根据地,至今已经八九十年了,亲历者已为数不多,因此在绝大多数人看来,吕梁老区已经成为一种红色记忆。这种记忆的载体,一方面,是通过吕梁为数不多的红色教育基地、展览馆及书籍、影视资料来体现;另一方面,则是通过这些老区村及老区村中不可移动的实体文物,实地考察和感受战争年代他们为抗战胜利和新中国建立所经历的艰难历程与不朽贡献。为此,我们应当把老区村当做吕梁红色记忆的宝贵文化资源,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开发与宣传,使之成为吕梁红色文化中的一个个亮丽名片,不断扩大吕梁红色记忆的影响力。

    2、老区村是吕梁革命老区的重要根基

    由于吕梁多数县历史上就比较偏僻与贫穷,解放前县城及交通要道大多被国民党、阎锡山及日寇占领,因此,早期共产党的基层组织都是在村里建立;晋绥边区的党政军机关、部队及县级党政机关为躲避日寇的袭击,也都分散驻扎,安排在兴县县城西部的山村里。这样,老区村就像大树的根系一样,支撑着吕梁革命根据地这颗参天大树,老区村及周边村群众为革命所做的贡献,最终成为抗战胜利与全国解放的丰硕果实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老区村与吕梁老区这个概念具有不可分割的鲜明特征,老区村已成为贯彻落实党的政策、开展对敌斗争的根基和堡垒,是把党的领导、地方政权与广大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纽带与桥梁。

    3、老区村的奉献和牺牲为吕梁精神增添了新的内涵

    “对党忠诚、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吕梁精神,是吕梁人的精神谱系,在艰苦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吕梁老区人民群众,特别是老区村村民对革命所做的奉献和牺牲,是吕梁精神的完美诠释和真实写照,深刻显映了吕梁精神的核心内涵,成为塑造吕梁精神的重要源泉,也成为吕梁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鼓舞后来的吕梁人为实现伟大复兴目标继续努力奋斗的精神动力。我们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吕梁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的殷切嘱托,通过考察了解和大力宣传老区村人民群众为革命事业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更好地深入领会吕梁精神的实质,以新发展阶段吕梁转型发展的新成就来续写吕梁精神的新篇章。

    4、老区村是吕梁推进文旅结合发展红色文化的重要节点

    大力开展吕梁革命老区的文化宣传,将老区村作为红色旅游文化的重要节点和红色名片,应当成为吕梁文旅事业发展的一个重点方向。各县市区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如兴县蔡家崖、临县南圪垛、离石高家沟等老区村,都获得了可喜的成功。我们应当进一步提高老区村在吕梁红色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使其成为年轻一代接受红色精神洗礼的重要载体,让老区村为主体的红色景区建起来,连起来,活起来,旺起来,让革命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应当成为吕梁今后红色文化发展的一个显著特色。应当根据各个老区村不同的特点,深度挖掘其红色资源,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好老区村不可多得的不可移动的历史文物。要努力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建设好老区村红色旅游的基础设施,打造以文化体验、历史教育为主导,多产品、多业态的综合性红色村镇文旅目的地,挖掘其所蕴藏的精神内涵,讲好吕梁老区村的“红色故事”,扩大红色吕梁在全国的影响力,促进吕梁红色旅游文化健康发展,做大做强。

    5、老区村是深化党史和新中国史学习教育活动的宝贵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永葆初心、永担使命。”在当前开展的党史、新中国史的学习教育活动中,我们应当深入挖掘吕梁老区村这一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让历史告诉未来,吕梁革命根据地老一辈的军民是如何为抗战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朽的奉献与牺牲,他们的初心就是要让子孙后代过上好日子。我们作为生活在革命老区的后代,更应当不忘初心,继承和发扬好战争时期那一代人的无私奉献精神,使老区村的光荣革命传统和奉献精神发扬光大,让老区村的动人故事代代相传。

     

    202163


    上一页:遥寄离东县 下一页:临县红色文化开发紧迫性定稿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