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圈子信息
      联系方式
  • 电话:
  • 地址:离石区永宁中路59
论晋绥红色文化的内涵特质及时代意义
2021-11-11 23:38:34 2700
  • 收藏
  • 管理

    论晋绥红色文化的内涵特质及时代意义

     

    内容摘要:红色,中国共产党人最鲜亮的底色;晋绥红色文化是在血与火的革命战争年代形成并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得到传承与弘扬的宝贵精神遗产,它凝聚着晋绥大地由危亡走向新生继而迈向辉煌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厚重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

    晋绥红色文化经历血的洗礼、火的淬炼,“依靠群众、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百折不挠”,构成其根本内涵及本质特征。岁月远去、精神不朽,传承弘扬晋绥红色文化,要着力解决价值认同,推动行为实践,使其切实淬炼人的品质、安顿人生意义,促进创造新时期、新时代晋绥大地新的辉煌。

    关键词:晋绥 红色文化 价值认同 践行意义

     

    论晋绥红色文化的内涵特质及时代意义

                      张明提

    晋绥,一个英雄的符号,不朽的记忆;红色,中国共产党人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晋绥红色文化是在血与火的革命战争年代形成并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得到传承与弘扬的宝贵精神遗产,它凝聚着晋绥大地由危亡走向新生继而迈向辉煌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厚重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

    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开创的主要抗日根据地之一,晋绥边区由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和原绥远省境内的大青山抗日根据地联合而成,解放战争时期称晋绥解放区。它包括晋西北根据地、晋西南根据地和大青山根据地,先后辖75个县,南北纵长二千余里,东西横贯五百余里,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西临黄河,与陕甘宁边区隔河相望,东至同蒲铁路,与晋察冀边区和晋冀鲁豫边区相接;南达晋南三角地带的风陵渡;北至绥远百灵庙、乌兰花一带〈今属内蒙古自治区〉,与外蒙古接壤)。晋绥边区的战略作用可以概括为四句话:狙敌西进、屏障陕甘、拱卫延安、保卫中央。同时,它还是陕甘宁边区的物资供应线,党中央和延安的安全保障线,延安与华北、华东、华中各抗日根据地和苏联、蒙古联系的战略交通线。1937年到1948年,在长达12年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晋绥军民依靠群众、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百折不挠,英勇奋斗,在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突出贡献的同时,形成极具时代特色、老区特色的晋绥红色文化。

    一、晋绥红色文化的内涵与特质

    任何文化都有其区别于其他文化的本质性特征,红色文化的本质特征就是“红色”。红色象征着革命、起义、暴动以及这些活动中所必需的“勇敢”“忘我”“牺牲”等等。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首先打出了红色的旗帜,既表达布尔什维克事业的无产阶级性质和社会主义性质,又借以鼓舞革命群众的勇敢和牺牲精神;一时间,在俄国的一切与革命相关的事物都以红色为标志,冠之以“红色”称号,起义者不仅旗帜是红色的,而且在帽子上缀上红布条,在衣袖上戴上红袖章,其武装称为“赤卫队”、工农红军,中央学校称为红色教授学院,机关报称为《红报》,历史学杂志称为《红档》,一般报刊也普遍地冠以红色称号,如《红色处女地》《红色田野》《红色年鉴》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不仅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而且也送来了苏俄革命者这一以红色象征革命的文化传统。此后,与革命相关的事物,在我国也就同样地与红色紧密联系起来;“红军”、“红安”、“红都”、“红卫兵”、“红小兵”,“红旗”杂志、“红旗”牌轿车等等、等等,不胜枚举。这就是所谓中国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在血与火的革命战争实践中形成的革命文化,而这种文化的实质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革命者,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并为此而宁愿奉献乃至牺牲自己的生命,并通过这种奉献与牺牲、关怀与担当,折射出生命乃至整个人性、人生的崇高与辉煌。这是一种思想的升华、人性的升华;这种升华,出现在近现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所有革命实践中,出现在任何需要人们去担当、去奉献、去牺牲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的紧要关头,当然也出现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晋绥革命边区;血的洗礼、火的淬炼,由精神到文化,渐成“依靠群众、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百折不挠”的晋绥红色文化,这一如奔腾的血液流淌于晋绥军民胸腔骨髓,一如一面面鲜红的旗帜高扬晋绥大地,构成晋绥红色文化的根本内涵及其特征、实质。

    首先,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群众,若一永远压不垮、碾不碎、坚不可摧的强大基石支撑起晋绥精神及晋绥红色文化。没有千千万万浴血奋斗的晋绥军民,就没有晋绥解放区,就没有晋绥红色文化;这正如毛主席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所说:“革命要依靠人民群众,大家动手”、“群众齐心了,一切事情就好办了”。事实也是这样,晋绥边区之所以能够在强敌环伺的恶劣环境下,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最重要的经验就是:为了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1937年120师到达兴县后,贯彻党中央、毛主席的群众路线,在对敌斗争的同时,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区村直选,肃清贪污腐化,废除摊派制度,减租减息,没收汉奸叛逆财产,救济灾民。一系列的惠民政策,使边区形成了“官兵一致、军民团结、戮力同心、众志成城”的强大合力,为最终取得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苦奋斗,没有浴血奋战,就不成长达十多年的烽火晋绥,就不成鲜红的晋绥红色文化。晋绥红色文化的核心是“艰苦奋斗”。晋绥边区所辖范围大多土地贫瘠、十年九旱,特别是日军的“扫荡”,使地方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当时,晋绥边区党政军粮食供应困难,食盐、棉布等生活用品奇缺。在这种异常艰苦的条件下,边区军民利用战斗间隙进行生产,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开荒种田,纺花织布,开办工厂、作坊、商店等,累计开办煤矿、铁矿、铁工厂、造纸厂、皮革厂、制毯厂、被服厂、纺织厂、制鞋厂等82个,开办油坊、粉坊、豆腐坊、盐场等124个,制药厂5个,开垦荒地196万亩,仅兴县就达50万亩。通过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保障了边区的物资供给;这种精神深入骨髓,至今在老区大地绵延不绝!

    第三,屏障陕甘、拱卫延安,一切为了民族解放,一切为了人民事业;无私奉献而别无他求,晋绥精神、晋绥红色文化的精髓于此。当年晋绥边区节衣缩食,为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提供源源不断物资保障。据不完全统计,仅1946年—1948年,晋绥边区财政给延安中央和西北财政援助资金39211.94亿元(西农币,按1947年标准,折合银元约2亿余元),占到边区财政总支出的73.69%;支援陕甘宁边区粮食19.2万担,占到边区供粮总支出的13.74%;累计支援人工1255.9万个,畜工183.1万个,车工20.8万个,折米4866.5万担。兴县当时仅9万余人口,供养着边区党政军4万余人,平均每2人就供养一名干部。全县人民在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捐献金银折合银元27.4万元,军粮1亿斤,全县参军10647人,牺牲1018人;体现了伟大的无私奉献精神。

    第四,千磨万击还坚劲;晋绥红色文化一个显著的特质还在于“百折不挠”,它是贯穿晋绥精神始终与全过程的灵与魂。1940年到1944年,日伪军6次“扫荡”兴县,尤其是1940年底和1942年2月春节期间的两次扫荡,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给兴县人民造成了惨重的灾难和损失。据统计,全县被烧毁房屋68580间,烧掉门窗5200多副,破坏有历史价值的文物建筑30多处,抢走和烧毁粮食2000余万公斤,抢走牲畜2500多头,宰食猪、羊、牛5000头,鸡鸭上万只,抢走银元13000多元,金银首饰、珠宝玉器、衣物绸缎无数,毁坏家具衣物无法统计。全县有2393名无辜群众惨遭杀害,700多名男女青年被日军抓走,下落不明,100多个家庭绝户。在这样的残酷环境下,晋绥人民愈挫愈奋、不屈不挠,不怕牺牲,组织起来与日伪军战斗,先后取得了二十里铺战斗、田家会战斗、甄家庄战斗的胜利,并粉碎了日军1940年12月“冬季扫荡”、1942年2月“春节扫荡”、1944年10月“秋季扫荡”三次大扫荡。从1937年10月至1945年9月的八年抗战中,八路军120师和晋绥军区部队共作战10114次,毙伤日伪军100740人,俘日伪军18389人,晋绥边区民兵配合正规部队和单独作战18718次,毙伤日伪军7733人,俘虏日伪军17876人;我指战员牺牲13700余人。在历次战斗中牺牲在兴县境内的烈士达2000余人。正是靠着这种百折不挠、坚忍不拔、不怕牺牲的精神,晋绥根据地才能够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共和国的建立发挥彪炳史册的重大作用!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支撑伟大的事业;由晋绥精神凝聚,由千千万万晋绥军民于血与火的洗礼中凝炼而成的晋绥红色文化,因此而成为党领导下的晋绥军民克敌制胜、推翻“三座大山”的法宝!

    时光荏苒、岁月远去,但文化是一条不朽的河,晋绥光辉不朽,晋绥红色文化绵延不绝;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及倡导“文化自信”的新时期,在奋斗百年路、开启新征程,建设新吕梁、新兴县,实现老区经济社会新跨越的新时代,我们仍然需要晋绥精神,仍然需要晋绥红色文化,仍然需要把这一非凡的“红色基因”和珍贵的精神文化血脉积极传承下去

    二、晋绥红色文化的认同与践行

    有认同,才有践行;有践行,才有不断的、更好的传承。晋绥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是晋绥大地一抹永不褪色的精神云朵;晋绥红色文化也因其前述内涵特质而具历史记忆、政治认同、文化传承、价值导向、道德示范、历史镜鉴,以及资政、兴党、育人,旅游经济刺激、先进文化引领、高尚道德教化等等方面的价值功能,已为几十年岁月及大量过往事实所证明。

    这些价值与功能,源自前辈血与火的实践,也来自一代代“今人”的普遍认同;这种认同在不断的深化、不断的继续。因认同而践行,因践行而彰显,像促进我们对其他红色文化的认同一样深化着对自己这块土地上土生土长起来的特有文化的更深入、更广泛的认同。由此可见晋绥红色文化同其它红色文化一样的重要伦理精神价值,由此可见在这一根本价值下其它政治的、经济的、教育的和社会各方面价值的积极外溢、彰显。

    当然,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激昂人们的生命意义,营造人们的精神家园,其本身就是红色文化所具有的一种独立的功能与价值;尤其对于正处急剧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当代中国,发挥红色文化这一方面的功能与价值,更具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当今中国,一方面,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极大地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但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浪潮也在无情地冲涮着传统的思想价值观念,社会生活方式和思想价值观念方面的剧烈变迁和日益多元化,让不少人无所适从,进而被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腐朽的思想观念所俘获,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中逐渐迷失了自我,在表面的烦忙中日渐疏离了人们在其中能够安之若素的精神家园,经受着前所未有的价值虚无的折磨;社会上普遍存在着的自私自利、道德沦丧、贪污腐败、焦虑暴躁、冷漠孤独等现象,充分暴露了人们心灵的苍白、精神的萎顿、价值的荒芜以及人性的失落。于是,重建失落了的心灵世界、紊乱了的价值秩序和精神家园,成为当代中国一个至关重要而又任重道远的思想文化课题。与这一价值失落过程相同步的,是理想信念的动摇乃至丧失过程,是红色精神传统的遗忘与边缘化。这两个过程互为因果、相互强化,从另一侧面告诫我们充分发挥红色文化伦理精神价值的作用,不仅关涉到红色精神传统自身的传承与弘扬,同时更关乎到我们当代中国人生意义的安顿!

    为此,我们要深刻认识红色文化的内涵实质,深刻挖掘晋绥红色文化的伦理精神价值,不断深化认同,不断推进践行,让红色文化这一“靓丽的云朵”不断转化为“落地的雨滴”,不断滋润大地,滋润我们的人生;让这一外在的似乎虚无缥缈的资源切实转化为我们心性结构的内在要素,让我们切实体会到红色文化的精神实质及其于我们生活、生命的非凡意义,切实体会到它带给我们的价值充实感、意义安顿感和精神满足感,体会到这种价值不仅仅是外在的、他人的、先烈的、伟人的,同时也是内在的、自己的、我们每个普通人只要践行便可实现的!

    当然,对某一事物的认同,往往是一个受多重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既要有情感上的认同,也需有理智上的认同。生活中华大地、沐浴党的阳光雨露,我们绝大多数人对红色文化包括晋绥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感认同基础;这一方面是因为近现代以来的客观历史事实,“人生天地间,长路有险夷”,正是一批又一批的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付出了无数宝贵生命的代价,才最终缔造了伟大的新中国,从而才将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深重的灾难与危机中拯救出来,并使广大中国人民过上和平、幸福、美好的生活,人们自然而然地会对这些革命者及其英雄事迹产生由衷的热爱与崇敬之情;另一方面则是我们长期以来对红色文化宣传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文字、图画、音频、影视等各种红色艺术载体所产生的积极广泛作用,通过展现大量红色艺术,成功塑造和再现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的革命者形象和英雄事迹,这些倾注了诚挚感情的艺术作品每每会唤起我们的精神共鸣;但事实证明,仅此情感上的认同还不足以使人们实际地去践行。人们可以对红色文化的伟大牺牲精神以及红色文化的创立者、传承者、弘扬者的感人事迹怀有深深的崇敬之隋,但却并不一定会产生践行红色文化的行为动机。因为人们往往将践行红色文化仅仅看作是一种自我的牺牲,因而要么不愿意牺牲自我,要么认为自己没有勇气或没有那么高的精神境界去牺牲自己。尤其对于那些已经受过现代文明洗礼从而将个体作为价值本位的现代人而言,单纯为了他人或群体的利益而牺牲自己,这是一种很难为一般人所接受的价值取向。因此,要让现代人尤其是一般群众自觉地去践行红色文化的奉献与牺牲精神,就必须让他们认识到红色文化的这种奉献与牺牲,对于红色文化践行者自身也是有“利”的。这种“利”当然不是物质层面的利益,而是精神层面的利益,即有利于彰显个体的生命价值、提升个体的精神境界、安顿个体的人生意义;由情感认同到理智认同,由思想认识的自然王国到必然王国,实现对红色文化价值认同上质的提升,打好打牢践行红色文化的扎实思想根基。

    非革命不足以成其事,无精神不足以发其新。为此,我们必须一如既往大力做好红色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一如既往重视红色文化伦理精神价值的作用,把对晋绥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和理智认同作为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的根本切人点,深刻揭示践行红色文化不仅仅是一种“高大上”的精神追求,更是我们每个人自身内在的精神需要和价值需求,深入阐明红色文化的精神不只漂浮在岁月的时空,也随时可见、随地可行,随时随地践行在人们的行动中;从雷锋到郭明义,从焦裕禄到孔繁森,从钱学森到吴孟超,从吴运铎到丁晓兵,以至七十年代壮烈牺牲在农田基本建设工地的兴县贾宝执、进入新世纪坚持造林不断的退休干部高华处,以至新时期、新时代灿若繁星的一位位吕梁英雄,他们的奋斗与牺牲,无不体现红色文化这种人性的美丽升华。世界动荡,我们的确还不完全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但我们的确就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需要人们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战争年代远去,但需要我们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传统的地方太多太多。晋绥成为历史,但晋绥精神、晋绥红色文化所承载的精神不仅一点儿都不过时,而且更显重要;昔日晋绥大地今日处处荡漾勃勃生机,但处处不可脱离群众,处处需要艰苦奋斗,处处需要有人挺起脊梁去担当、去奉献,处处会遇到挫折困难而处处需要我们有百折不挠、不畏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精神让昔日晋绥大地许多“不可能”变成“可能”,精神让我们滋养初心、淬炼灵魂校准方向,始终懂得“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精神在,血脉在,力量就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我们要大力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我们要把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这种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继续为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认同红色文化价值,践行红色文化理念,像伟大吕梁精神一样用伟大晋绥精神滋养我们的党性修养、人性修养我们必能做到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政治品格更加纯粹、斗争精神更加昂扬、奋斗激情更加饱满,我们必能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昔日晋绥大地新的光辉

     

     

    (作者简介:张明提,兴县县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兴县作家协会主席,《兴县报》《新兴县》杂志主编;邮箱:xxbkbjzx@163.com;电话:15535830968)


     

     


    上一页:孝义抗日模范村的气节底蕴及时代价值 下一页:《红色晋绥》剧本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