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圈子信息
      联系方式
  • 电话:
  • 地址:离石区永宁中路59
刘萨诃 - 人物故事之阿育王寺拜出佛祖舍利
2021-11-11 20:07:29 673
  • 收藏
  • 管理
      有关大师的生平及其功业,据《梁书·诸夷传》、《高僧传》、《敦煌石窟全集》、《佛国记》、《法苑珠林》等记载;一代高僧慧达大师生于东晋16国穆帝升平4年(公元360年),圆寂于北魏太武帝太延2年(公元436年),时年七十六岁,弘法四十余年。稽胡族(匈奴的别种),并州西河离石(今山西省离石)人。少年放荡,曾从军为梁城突击骑将,镇守襄阳。三十一岁因酗酒昏死七日,醒后自言因杀生罪重,现了堕地狱众苦之相,觉悟后深信因果无疑,并毅然于五台山舍俗出家,法号慧达。
      南朝《高僧传》记载他公元390年至397年梁安帝隆安3年先后在江南建业、丹阳、会稽、吴郡等地云游巡礼,因礼拜阿育王寺佛塔基时放光,感佛舍利、牙齿、头发涌出,轰动了江南大地。此佛塔基亦现存唯一以阿育王命名的全国重点寺院浙江宁波阿育王寺(今阿育王古寺,有涌现岩)。
      刘萨诃在江南活动第一个地方是建业长干寺,据说他在寺中见佛塔基座发出翼光,于是在基座下掘出佛舍利、指甲和头发,他认为该塔是公元前三世纪印度阿育王建造的八万四千佛塔之一。
      寺内供奉一尊金佛像,刘萨诃对此像礼拜甚殷,有一则灵翼的故事与出现佛像有关。
      佛像由佛身、圆光和莲花底座三个部份组合而成,各部份来自不同地方,佛身是公元326-334年(东晋咸和年间)丹阳尹高悝在长干寺附近张侯桥边捞得,佛像背后刻有梵文,说此像是阿育王第四女所造;高悝用牛车载佛像经过长干寺的巷口,牛踯躅不前,任人鞭策不逾半步,人们又无法拉动牛车,只得放任牛车,牛即自行至长干寺,金佛像就地供奉在该寺里。
      铜莲花座是长干寺附近的渔夫张僖世在海口发现,送交县衙,县令写表上奏,皇帝下旨将此趺座安在佛像足下,竟然契合。
      后来有五位印度僧人到此礼拜佛像,指出此佛像原有圆光,应找出来安在佛像上;果然,交州合浦县(今广西合浦)采珠人董宗之在海底发现佛像圆光。
      佛像身、圆光、铜莲花座一合,即供奉在长干寺,东晋文帝敕令布施此像。离开建业之后,刘萨诃住在吴郡(今苏州)通玄寺三年,无日不虔诚礼拜寺内从水中浮出的石佛像。
      《高僧传》有此故事记载;公元313年(西晋建与元年)石佛在吴淞江飘浮。渔夫以为是海神,延请巫祝迎接,弄得风涛俱盛,巫祝和渔夫骇惧而返。
      当地道教徒以为此乃张天师之像,再设蘸檀迎接,风浪如初。后来吴县佛教徒朱应斋戒沐浴后和东林寺帛尼及佛教徒数人到吴淞江向石佛稽首歌呗,风浪逐静。
      远见两石佛浮江而至,佛像背后有铭志,一名“惟卫”,一名“迦叶”。朱应等人立即雇船接还,供奉在通玄寺内。



    上一页:刘萨诃 - 人物故事之最早归国弘法度生 下一页:刘萨诃 - 人物生平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