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圈子信息
      联系方式
  • 电话:
  • 地址:离石区永宁中路59
《吕梁传统文化研究》2018年第一期:刘萨诃文化研究是吕梁文化繁荣的重要工程
2021-11-11 20:32:46 392
  • 收藏
  • 管理

    刘萨诃文化研究

    是吕梁文化繁荣的重要工程

     

                          宋  毅

     

    刘萨诃,吕梁离石(古西河郡)人,法名慧达,魏晋时期著名高僧,历史记载最早到西域取经的僧人,古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和早期中外佛教文化交流的使者。

    由于年代久远,史料偏少,导致目前对刘萨诃文化的研究考证工作不够深入,远远不如同时代的法显和晚于他230年去西域取经的玄奘,以致他的社会知名度比较低。

    根据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学术界的共识可以认定,刘萨诃是一位在中国佛教文化发展历史上业绩伟大,遗产丰富,民众爱戴,功德卓著的大德高僧。

    一、刘萨诃的业绩和贡献

    据史料记载,刘萨诃从一个“围绕凶顽,勇健多力、乐行猎射”的稽胡族武将,立地成佛,出家成为僧人。之后,他持钵杖锡,遍礼中原和江南,在宁波(古会稽)和南京(古建业)拜出释迦如来真身舍利宝塔,创建阿育王寺,为建寺祖师,他还对苏州(古吴郡)通玄寺等寺庙的建造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不可磨灭的贡献,成了江南传播佛教的先驱。

    公元309年,他孤身徒步去古印度、阿富汗等西方佛圣之地取经,时间长达十年之久。他历经磨难,周游列国,通读佛典,熟谙佛礼,带回大量宝贵的佛经,是历史最早去西域取经的僧人,实现了佛教文化东传汉地的宏伟目标。

    归国后,他先是在故乡离石县修建了规模宏大的龙兴寺及岚县天宁寺等寺院,又在黄河东岸的义居寺等地凿建石窟石像,后赴河西走廊,甘肃,投身于敦煌莫高窟等地的石窟开凿、佛祖塑像、佛教壁画绘制等,为敦煌石窟艺术的创建与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河西弘扬佛教期间,刘萨诃还担任了北凉国的国师,他十分关注民众疾苦,在劝阻战争,民族和解,兴修水利,治理水患等方面都有不凡的业绩。据史书记载,公元436年,肃州遭受洪水,刘萨诃正居武威,“忽一日云:酒泉人有水厄,吾当往救。寅时发,巳时至郡,正见讨来河侵城,以手挥之,水退。随圆寂,瘗骨于此”。刘萨诃为退水患,救助百姓,牺牲了自我。

    史书记载,刘萨诃最奇幻之处就是他非凡的预测灵验功力,如预测了建业长干寺阿育王佛塔、金佛像的出现,吴郡河漂石佛像的迎奉,凉州番禾郡石佛像的现身等,被后人捧为神奇,膜拜崇信,流传千年。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国内的专家学者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文章,进一步肯定了慧达在历史上的地位和贡献,正如《敦煌全集·佛教东传故事画卷》第12卷146页《预言灭佛的刘萨诃》中所说:刘萨诃 “不仅被神化为观世音菩萨假形化俗,更与佛陀释迦牟尼并比齐肩,被尊称为刘师佛、刘摩诃、佛教第二十二代宗师等,河西走廊对他信仰尤甚,可视为佛教彻底中国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刘萨诃生前就广受时人崇仰,他圆寂后声誉更加深远而广泛,在敦煌隋唐时期开凿的多座石窟中均有大量反映刘萨诃佛事活动的壁画和文字记载。

    刘萨诃为传播佛教文化和造福民众,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受到了民众广泛的拥护和赞誉,他的精神和故事、传说得到了长久的传播。

    综上所述,刘萨诃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最早出现的佛教界著名领袖型人物,对佛教及其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在佛学界享有崇高的地位,是佛教中国化过程中重要的标志性人物,被誉为中国的观世音菩萨,也被称为观世音菩萨转世的利宾菩萨。他是古代最早从事中西方文化传播交流的使者,是中外往来和文化交融的开拓者之一。他在闻名世界的敦煌石窟艺术和敦煌壁画艺术等古代文明创造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灿烂的中华古代文化领域中占据着突出的地位,成为我国一位著名的历史文化名人。

    二、提高对刘萨诃文化研究重要意义的认识

    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我们开展刘萨诃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价值。

    1、刘萨诃文化研究符合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大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

    当前,我们国家已经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启了新纪元。文化复兴是社会全面复兴的基础和根基,而古代文明的挖掘就是实现文化复兴一个重要方面。

    在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旗帜下,通过开展刘萨诃文化研究,深入挖掘史料文献记载,对他的生平、经历、主要业迹、历史文化贡献等各方面进行系统收集、整理、还原并广泛传播,有利于世人增加对刘萨诃及其功绩的了解,可以树立起一个丝绸之路的先行者、中国佛教文化的奠基者、石窟雕塑艺术的开拓者、关心民众生活的施善者的新形象,使刘萨诃这个历史人物的伟大贡献为中华古代文明增添新的异彩,让他的精神鼓舞我们开拓新的征程,让他的事迹进一步丰富和充实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古代文明宝库,使其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一个组成部分。

    2、刘萨诃文化研究是吕梁文化繁荣的一项重要工程

    吕梁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大禹治水的重点工程遗迹就留在在吕梁境内。要全面向世人展现吕梁深厚的历史底蕴,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灿烂的古代文明,就必须把文化繁荣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大力气认真抓好。

    塑造悠久吕梁,文明吕梁的新形象,要依靠艰苦细致的工作,用大量具体的人和事来作为支撑。重视文化建设,深入挖掘古代丰富的文化遗产,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途径。刘萨诃作为吕梁一个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名人,刘萨诃文化作为一座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宝库,为我们的文化研究和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把刘萨诃文化研究作为为吕梁实现文化繁荣道路上的一项重要工程来对待,下大力气扎扎实实不断推进。

    吕梁作为刘萨诃的故乡,开展刘萨诃文化研究具有独特的优势,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也有决心有能力把刘萨诃文化研究的事情做好。刘萨诃文化研究的深入进行,也必将有力地推动吕梁文化繁荣的历史进程。

    3、刘萨诃文化研究为诠释吕梁精神增添了新的内涵

    吕梁是一块具有优秀文化传统的土地,吕梁人民在悠久的历史岁月和艰苦的自然生存环境中,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传统和赖以生存的精神状态,这就是“艰苦奋斗、顾全大局、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吕梁精神。“吕梁精神”形成的内涵,从纵向看,涵盖了各个时期吕梁精神的不同特点;从横向看,既体现了文化特征,又体现了地域特征,是对吕梁精神的高度提炼和全面概括,是吕梁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刘萨诃作为从吕梁走出来的大德高僧,他的精神是在吕梁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特定的历史条件和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孕育形成的,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支撑下,凭着坚定不移的信念,百折不挠的意志,排除万难的决心,开放包容的胸襟,虚心好学的态度,敢于创新的勇气,实现了他的人生追求,创造了西行取经,弘扬佛法,开凿石窟,造福民众的伟大业绩,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成为民族的脊梁、民众的榜样。刘萨诃的一生,处处演绎了不畏艰险,勇于创新、艰苦奋斗、造福人类的奉献精神。他的精神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也反映了其深深扎根于养育他成长的黄河文化和吕梁特质,成为吕梁精神的一个来源,一种内涵。

    4、深入开展刘萨诃文化研究打造吕梁新的文化品牌

    通过全力挖掘、整理、收集、抢救、研究和解读刘萨诃文化,塑立起一个史料详实、业绩伟大、遗产丰富、民众爱戴、人人皆知的历史文化名人,不仅便于让世人重新认识中国辉煌的历史文化,而且有助于打造一张吕梁新的文化品牌,从而有效地提高吕梁的知名度,促进当地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

    刘萨诃在去西域取经出发的两年后,于公元401年遇到了同是去西域取经的山西襄垣籍的高僧法显等人,他们在一段时间内同行。之后慧达走陆路返回中原,法显从海路回到中国山东崂山。法显的故乡襄垣县,为了弘扬法显文化,打造法显文化品牌,早在1990年就开始多方筹资,对法显纪念场所进行抢救性修复扩建。2010年,襄垣县成立了法显研究会,并由企业投资十亿元,打造了法显出家的仙堂山4A级旅游景区。近年来,研究会先后在国内一线城市组织了三次法显文化研讨会,出版了一大片图书资料和影视作品。在他们的推动下,法显文化旅游产品已成为襄垣的第一品牌。山西省法显文化研究会已经成立,法显故里已成为山西东南部文化旅游的新地标。

    襄垣的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我们要乘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东风,通过建设刘萨诃纪念场馆、创作刘萨诃文化影视作品、建立刘萨诃文化研究的网站及新媒体等方式,打造展示和宣传刘萨诃文化的窗口和平台,让刘萨诃这个丝绸之路的先行者的业绩和贡献广为流传。

    三、刘萨诃文化研究的重点方向  

        近年来,在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刘萨诃文化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涌现了相当数量的学术研究文章和一些专著。为了更好地推动刘萨诃文化研究的深入,我们必须抓住重点,围绕刘萨诃在历史文化方面的突出贡献和爱国行善、为民造福的不凡业绩开展研究活动。

    1、坚持刘萨诃文化研究的正确导向

    习近平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我们一定要按照这一指示精神,在刘萨诃文化研究工作中,围绕其爱国、创新的精神,重点放在深入挖掘和阐发刘萨诃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追求和事迹方面,深入剖析刘萨诃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以其不断充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2、注重敦煌莫高窟开凿方面的挖掘考证

    莫高窟是发现刘萨诃文献资料和绘画记载最多的地方,特别是在藏经洞中发现的文献中,有关刘萨诃的绘画文字占据最大的比例,原因何在?应该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有研究资料称刘萨诃于公元415年到达敦煌,会同法良禅师开凿洞窟近百个,也有资料称,刘萨诃仅主持开凿了几个洞窟,且因为年代久远,洞窟佛像损毁严重,无法进行有价值的挖掘。

    根据有关研究资料所述,从刘萨诃取经回国后,在河东河西多地主持开凿了多处佛教文化的洞窟和塑像的情况看,他在敦煌莫高窟开凿洞窟的事实应该是确切的,我们应该深入挖掘这方面的史实。敦煌洞窟开凿、佛像雕塑、壁画绘制都具有很高的专业技艺和艺术水准,是融合了中外优秀文化特色和传统的时代杰作,刘萨诃作为最早开凿洞窟,雕塑佛像,绘制壁画的组织领导者,在制定规划、匠工动员、艺术创作等方面有什么样的历史性贡献?这是我们进行刘萨诃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应该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还其本来面目。

    3、关注劝阻战争救生制恶方面的挖掘考证

    有学术研究资料阐述,刘萨诃在河西走廊讲经宣道、弘扬佛法、开凿石窟、募资建寺的12年间,由于佛道造诣高深,常常显圣作法,救生制恶,在当地民众间树立了崇高的威望,为此被北凉国王沮渠蒙逊聘为国师。在此期间,曾以他高僧的独特身份和威望,数次劝阻交战双方,平息了为争夺土地而展开的不同民族之间的战争,实现了民族和解,彰显了他爱和平、重民本、尚和合、求大同的志向和非凡的说服才能。

    在刘萨诃文化研究中,应当重视查阅史书中的有关刘萨诃在担任北凉国师期间为治国理政而出谋划策,劝阻战争和救生制恶的历史记载,以此旁证佛教在推崇和平、抑恶从善、促进社会安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

    4、挖掘在兴修水利治理水患方面的历史贡献

        据记载,刘萨诃在酒泉弘扬佛法、凿洞建寺期间,十分关注民生,他弘法利生的功德在当地妇孺皆知。酒泉严重缺水,威胁到百姓的生存。刘萨诃带领僧俗开挖七里石涧,将祁连山冰雪融水引到酒泉,解决了人畜吃水和饮水灌溉农田的困难。在酒泉河暴发洪水,城池被淹的紧急关头,刘萨诃在七里涧高台上打坐诵经,挥手喝退了洪水,酒泉保住了,刘萨诃却圆寂在此。我们应该深入挖掘整理刘萨诃在关注民生,兴修水利,治理水患方面的史料和传说,以此全面地考证刘萨诃亲民爱民的鲜明立场和救助百姓发展农经的历史功绩。

    5、搞好刘萨诃在吕梁遗迹的抢救性挖掘整理

    刘萨诃出家前以及从西域取经返回后在家乡弘扬佛教、凿洞建寺期间,在吕梁留下了不少遗迹。在他身后,为纪念其丰功伟绩,吕梁各县也建造了不少的纪念场所。我们要通过查阅资料、查访寺庙碑文遗迹等方式,深入搜集考证,力争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史料,为深化刘萨诃文化研究,建造纪念场所,广泛宣传他的伟绩和贡献,提供更多翔实的文物资料,打造好《慧达故里,英雄吕梁》这一展示吕梁悠久灿烂历史文化的新名片。

     

                        二〇一七年十月二十三日

    (作者系原吕梁市扶贫办调研员)



    上一页:《吕梁传统文化研究》2018年第一期:李康敏西北师范大学刘萨河学术论文 下一页:《吕梁传统文化研究》2018年第一期:慧达书简介
    全部评论(0)